文章索引

書名 Liturgical Theology: The Church as Worshiping Community
作者 Simon Chan
出版日期 2006年7月
出版社 InterVarsity Press
ISBN 978-083-08276-3-3
書評者 陳亦君

 

中文書名:《禮儀神學:教會為敬拜的群體》
Part 1: Foundations
1 The Ontology of the Church
2 The Worship of the Church
3 The Shape of the Liturgy
4 The Liturgy as Ecclesial Practice
Part 2: Practices
5 The Catechumenate
6 The Sunday Liturgy
7 Active Participation
1977年,韋伯博士 (Robert E. Webber) 率領一群學者,在倡導“歷史性基督教” (Historic Christianity) 的福音派年議會上,發布《芝加哥的呼籲》(The Chicago Call) 。這是由一系列文件所組成的聲明,目的在於喚醒福音派教會“重新發現”教會的歷史根源並與之“重新連接”。這八項呼籲包括:針對 歷史根源與連續性的呼籲 (A Call to Historic Roots and Continuity);針對忠於聖經 的呼籲 (A Call to Biblical Fidelity) ;針對信條之身份認同的呼籲 (A Call to Creedal Identity);針對整體救贖觀的呼籲 (A Call to Holistic Salvation);針對聖禮一致性的呼籲 (A Call to Sacramental Integrity) ;針對屬靈觀的呼籲 (A Call to Spirituality) ;針對教會之權能的呼籲 (A Call to Church Authority) 以及針對教會之合一的呼籲 (A Call to Church Unity)。(欲知每項呼籲的內容大要,請參http://smallvoices.net/sv5/chicago.htm )
1998年,曾廣海博士撰寫了《靈修神學:基督徒生命的系統研究》。八年後,再完成這一本舉足輕重的禮儀神學經典 — 《禮儀神學:教會為敬拜的群體》。筆者深信他的目的旨在回應“聖禮一致性”以及“屬靈觀”的呼籲而去仔細專研聖經、神學以及溯源自初世紀/教父時期,與基督教歷史根源連脈的新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等之禮儀傳習,以提供福音派教會一套完整的系統性論述。
本書共分為兩個部分,即“基礎”與“實踐”。“基礎”的部分乃由教會的本體思想起。在第一章裡,作者以三個聖經的比喻闡述“教會在本體上與三一神的關係”:即神的子民,基督的身體與聖靈的殿。接著,作者在第二章提出教會的本質,必需是從“被呼召成為敬拜的群體”上來理解。教會透過敬拜被鑑別出來,而我們也只有在敬拜中,才會明白“成為教會”的真正意義。在第三章裡,作者指出禮儀中的禮典 (ordo) 表彰教會群體的生命體態與國度觀。禮典中的“聖道”與“聖禮”,乃以基督的“道成肉身”為基礎。而聖禮中聖餐禮,則有着相通 (communion) 的本質以及感恩祭的面向 (Eucharistic Orientation)。另一方面,在地教會本處在 “既濟而未濟” (the “already and not yet”) 之間,因此禮儀也理應有末世的面向 (eschatological orientation)。作者在“基礎”部分的最後一章,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他引用亞歷山大‧希梅曼(Alexander Schmemann)的話說,在敬拜中,教會“代表着基督的身體,彰顯、創造以及履行她自己”。
至於實踐的部分,共分三章,即教義的研習 (The Catechumenate) 、 主日的聖禮儀 (The Sunday Liturgy) 以及積極的參與 (Active Participation)。
“主日的聖禮儀”可說是整個敬拜神學的濃縮。在這一章裡,作者把聖禮儀架構中的四個主要部分:進堂禮、宣揚聖言、感恩聖餐以及遣散禮,逐一講解。好使讀者能明白每個禮儀動作或表徵的真實含義。
《禮儀神學:教會為敬拜的群體》是筆者探究崇拜與神學多年以來,認為是教牧以及負責教會崇拜事工同仁必讀的一本崇拜教科書。曾廣海博士不但思想深遽,文思缜密,言简意深,他更在討論教義的研習時,特別關注到亞洲的文化語境。在此,予以大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