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後現代主義時期(Postmodernism),教會不單未發揮作光作鹽的作用,反而被世俗的價值觀牽著走。就以崇拜為例,不少教會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聚會,而放棄傳統優質聖樂,不再有詩班組織,不再需要風琴伴奏,以為採用流行音樂風格作主導的敬拜讚美模式就達致人數增長的目的;牧師和傳道人已放棄按正意分解主道牧養小羊,為迎合大眾化口味,反而標榜綽頭,倚靠名人效應,把玩一兩下所謂福音魔術,說說笑話,便完成一篇講章。會眾的悟性和靈命都得不到餵養,每主日都是空空的來,空空的歸去。無怪乎作者將此著作命名為 “Reaching Out Without Dumbing Down: A Theology of Worship for This Urgent Time”。教會信仰的持守正在危急存亡之際(urgent),加上缺乏有份量的神學著作指引出路,今日教會的情況真不容樂觀。
感謝神,筆者拜讀了唐慕華博士的著作—《非凡的敬拜》,豁然開朗,不再孤單。
唐博士再三強調:神乃崇拜的主體(Subject)和客體(Object),是崇拜的中心,任何使我們偏離這方向的事物,無論是多麼動聽,多有屬靈的理由,一概都是拜偶像(Idolatry)的行為。崇拜是為信徒而設的禮儀,其目的是叫信徒藉著敬拜上帝,使其屬靈生命得以優化和成長。為了人數增長,奉獻收入增加等名目而引進市場策略(Marketing Strategy)的崇拜模式,都是走錯誤的方向。另外,就崇拜音樂的討論,唐博士也作十分深入的探討。對於時下廣範流行於教會崇拜的短歌,唐博士形容為糖果(candy) ,其見解一針見血:縱然可口,我們也不應一味餵孩子吃糖果。(Candy is very popular with children, but we wouldn’t feed them only candy)。論崇拜音樂,亦焉。
唐博士給我們的挑戰不是要與世俗分開,乃是要作光作鹽,影響世界。憑著基督教會豐富的音樂及文化藝術的傳統,以抗衡世俗化的價值觀,諸如強調新穎:不鼓勵深層次思考,即時滿足,市場主導,個人主義,自戀主義等。方法是以上帝為主體(Subject) ,編撰崇拜禮儀,透過崇拜塑造信徒高尚品格,滲入社會,影響世界。(We could plan worship that keeps God as the subject, that nurtures the character of the believer, that forms the Christian community to be a people who reach out in God’s purposes to the world.) 唐博士這點真的很值得現今教會反思。